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大运河畔、渤海之滨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高职高专高专院校。学校1952年在天津建校,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并升格为高等学校,校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60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校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70年迁至沧州市,校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改为现名。
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实际建设规模680余亩(其中西校区学校占地面积实际建设规模553亩,正在建设),教育讲授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条件优良。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文献57万余册。现设水利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基础部和马列讲授部七系二部,设置专业39个,其中,市政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有特色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被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水利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学校面向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等多省市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200余人。
相关推荐专业拓展了解: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讲授、以科研服务社会。近几年,老师参加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50余项,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市级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0余部,公开发表教研和科研学术论文23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7项,2名老师获沧州市第五届青年科技进步奖。
学校重视强化同学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拥有讲授用计算机1300余台,现代化多媒体讲授专用教室50个。建立了覆盖所设专业、软硬件配套的45个实验实训基地(室),其中,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为适应高职高专高专教育的发展,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批具有真实职业环境或仿真环境的实验实训基地,比较不错的地满足了各专业实践讲授的需求。现已建有138个校外实践讲授基地,通过与校外实践讲授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校企双赢。
学校始终坚持将同学的成人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同学,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老师团队。现有专任老师310余人,其中副高职高专以上14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1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老师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老师1人,河北省优秀老师5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拔尖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7人,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老师1人。
学校秉承 “引导同学健康成长,促进同学更好成才”的理念,以大同学思想引领、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健康、积极、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学会、社团联合会、志愿者服务协会等同学自我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带领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青年同学蓬勃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学校始终把做好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坚持“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的主导思想,确定了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工作要“全校抓、全力抓、全年抓”的工作方针,构建起了“学校领导主抓,就业安置中心统筹、以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安置工作体系。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安置优势明显,近三年的毕业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5.27%、96.5%和97.78%。
学校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努力为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强市做出贡献,把培养水利、电力、建筑、市政、自动化、交通、计算机、财经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优势和定位。坚持以就业安置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道路,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高专高专教育为主,集成人教育、岗位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格局,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较高,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的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