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概况
相关推荐专业拓展了解: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由东北师范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批准创办和成立的实施普通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校按照国家计划,参加全国统一招生。
同学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网上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证书。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由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设有13个院(系)、42个本科专业。
2009年起,与东北师范大学在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22个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1000人。
董事长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院长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吕英华教授。
教育理念:成功教育。其内涵是“人人皆能成功”。
校训:勤奋、开拓、自强、育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在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毗邻。
学校建有现代化讲授大楼、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和体育场,设有标准化讲授专用教室、数字化讲授专用教室、多媒体讲授专用教室、计算机讲授专用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现代化讲授设施,有9座现代化同学公寓、2座同学食堂,并设有设施完善的福祉会馆和生活服务中心,满足了同学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办学实力
学校开设招生专业实力强,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为主体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吉林省高校“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3个,省级讲授改革建设试点专业2个, “十二五”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讲授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高校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有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优秀课26门,省级优秀讲授团队3个。
近3年来,出版著作71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49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检索等期刊发表论文122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2项。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师资队伍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高专称老师为主体的专任老师队伍。
在600余名专任老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已达到4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老师的比例达到68%。
在老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讲授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讲授名师、博士生导师;有33名老师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办学模式
学校面向社会和市场,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
积极探索应用型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按市场需求实施跨学科接缘,按同学个性发展需求实施“基础讲授”与“分流培养”结合,按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重视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培养岗位和就业方向,保证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丹麦、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批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建校25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万名各类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006年以来,许多应届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考取国内外名校研究生,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毕业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0%。
2007至2012年,学校先后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办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2011年和2012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