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座落于具有“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双核心城市——芜湖,有直达各大车站和火车站的公交和相关地铁,航空、铁路、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大城市。
相关推荐专业拓展了解:
学校前身为芜湖中医学校,始建于1960年,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设立的中医药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
学校地处芜湖市城南高校园区内,傍依奥林匹克公园,校园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实施设备和硬软件设施应有尽有,清静适合学习。
学校现为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讲授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高专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安徽省药学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学校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医疗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护理系、基础讲授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研究部等 6 个讲授系部,开班设置(具备招生资格)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学、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 护理、 医疗美容技术等 27 个专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近万人。
2014年面向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3800人。
学校现有专职全职教职工699人,专任老师539人,其中高级职称176人,博、硕士195人。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各类科学研究项目201项,获得科研成果及奖励31项,承担各类讲授研究项目49项,获得讲授成果奖32项。
学校主办的《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研究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
学校牵头组织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高专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91门科目的编写工作,有15名老师担任教材主编,23名老师担任副主编。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实际建设规模
学校有省级精品科目8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中医学、中药制药技术、针灸推拿、护理等热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医疗美容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中医学、护理学等讲授团队为省级讲授团队,“工学结合”中药制药技术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省级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针灸推拿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美容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训中心,中药实习中心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被列为省级卓越技能型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计划所支撑的专业,创业实践基地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一贯注重实践讲授,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芜湖市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及25所讲授医院,1个安徽中药资源研究所,1个直属药厂,9个非直属附属讲授药厂及稳定的讲授医院和实习基地110余家,遍布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
校内设有专业实验、示教、技能锻练室140多个,校外有学校占地面积实际建设规模500亩的天然药用植物园一处。
学校先后与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杉杉控股、朝晖美容集团等企业合作,实行“订单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1年学校与杉杉控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学校占地面积实际建设规模10.2平方公里中国(芜湖)生命建康城。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奖学金制度,制定了特困生免除和困难补助政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为同学完成学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
学校设有就业安置指导中心,指导同学熟悉国家就业安置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技巧,帮助同学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并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安置推荐渠道。
2011年学校大同学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首届安徽省 AA 级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学校在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先进单位”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学校2013年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毕业学生就业率为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