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创办建设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具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校本部学校占地面积实际建设规模面积70多万平方米。
专业拓展了解:
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同学、港澳台同学和华侨同学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同学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
2008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讲授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大学接受并通过了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目前学校正向着“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以医学为特色优势,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性高水平的讲授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广西医科大学专业门类
学校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设有27个学院/系(含9个非直属临床医学院),2个讲授部,40个研究室、所、中心。
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广西高层次医学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设有本科专业16个、高职高专专业1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讲授团队1个,省级优质专业 4个,省级实验讲授示范中心7个,省级讲授团队7个,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等4个专业为省级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获国家级讲授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2项、省级72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396人,其中高职高专生3340人,本科生7101人,硕士生2948人,博士生253人,留同学754人。
同学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19个国家。1978年开始招收留同学,至今留同学来源国已达54个。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职全职教职工(含附属医院教、医、研人员)3634名,其中正高职高专称446名,副高职高专称759名,学术型博士生导师96名,专业型博士生导师47名,学术型硕士生导师441名,专业型硕士生导师452名,专任老师1178名,“新世纪百千万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1名,广西“八桂学者”3名、“特聘教授”3名,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46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36名,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49名,还有一批优秀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
广西医科大学讲授条件
学校开展本科教育80年、硕士研究生教育36年、博士研究生教育30年,长学制教育14年,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46个,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小高地3个。
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2个,广西科技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1个。
广西医科大学科研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如在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域高发肿瘤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地中海贫血防治等研究领域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以来,获省级以上课题1669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2项,获得项目和资金居于广西高校前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138项,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4件,发表SCI论文661篇,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大幅提升。
主办有《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广西医科大学学报》3种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广西医科大学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81个临床讲授实习基地(含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讲授基地),5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12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3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实际建设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引领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一附属医院是广西历史悠久、专科配备最齐全、医疗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实际建设规模最大的省级综合性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附属肿瘤医院是广西唯一的一所集医疗、科研、讲授、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三级甲等肿瘤医院。
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口腔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最多、专业最齐全的省级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首批获得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的称号,承办两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影响深远。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设施
学校具备优质的讲授、科研、医疗设施。
拥有良好的讲授科研仪器设备和讲授公共设施,学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省级实验讲授示范中心,总面积3000平方米,配备300多件高端现代化讲授设备和多媒体讲授录播监控回放系统。
讲授用计算机4163台,多媒体讲授专用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7003个。
图书馆馆藏书刊116.72万册,电子图书15230 GB,数字资源23130GB。
校园信息网络功能优良,“千兆(1Gbps)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和下辖的三所直属附属医院讲授、科研、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超高速CT等大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广西医科大学对外交流
学校历来注重对外学术交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派出优秀老师和科研人员3000多人次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院、医疗或研究机构、学术机构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并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4000多人次。
广西医科大学同学素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讲授理念,创办建设了集基本理论、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核心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的学习和锻练的“三基”教育模式和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培养模式。
同时,通过开展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开班设置(具备招生资格)“杏湖讲坛”学术讲座、“未来学术之星”大同学科研课题研究论坛、“开放性实验项目”、主题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学术志愿者活动、创新创业锻练计划等系列活动,提高同学综合素质。
针对家庭困难同学,设置“绿色报道入学开始上课通道”,通过“奖、贷、助、补、减、缓”等措施,没让一个同学因家庭贫困而停学,形成了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文化特色。
调查显示,广西各用人单位对医大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总体满意率达99.65%。
广西医科大学就业安置成效
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主要以培养(以下国家、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为主)面向全国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就业安置,少部分去往政府机关、国企、部队、外企和私营企业,各专业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均可继续升学或出国深造。
对于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时仍未实现就业安置的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学校提供就业安置见习基地,帮助其最终实现就业安置。
迄今,学校已培养了3.7万余名各层次医学高精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2008~2013年,学校总体毕业学生就业率均达93%以上,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专业对口率达88%,市级毕业学生就业率达86.46%,就业安置质量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84%。
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全区就业安置工作先进集体”,多次在广西就业安置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09年荣获“全国就业安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作为广西唯一高校,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同学取得毕业证和相关技能等级证及资格证生就业安置典型经验50强高校”。